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帮扶队来了,我脱贫了

编辑:贺晓青 2017-08-29 10:07:14
掌上渌口
—分享—

  我叫侯海军,今年44岁,家里4口人。现在老婆在深圳打工,大女儿在读职高,我带着读小学的小女儿,在家门口砍竹子、扎扫把、养鸡养蛙。

  2007年,我家的房子倒了,全家人只能借住在哥哥家。两个孩子还小,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我书读的少,只能干点体力活,收入微薄。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婆患病住院,家底掏了个空,还欠了外债。

  就在我快要对生活失去信心时,转机来了。2015年,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政府和市、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我获得了3万元安居房改造资金和3万元无息建房贷款,还有爱心人士捐助的1万元。很快,房子就建起来了,看着敞亮的新房,我的心也跟着亮堂起来,一家人终于有了“避风港”。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后盾单位向村里10户贫困户捐赠了2000多只小脚黑羽鸡,我也领到了200只,在技术专家的培训、指导下,我建起了鸡舍,掌握了防疫技巧,当年鸡出栏时,我卖了6000元。

  这几年,帮扶队总是想尽办法帮我解决困难,市人大等单位捐赠了食用油、大米、衣服等生活物资,得知我养石蛙,又帮我争取了2万元养殖贷款,得知我大女儿在读职高,直接免去了3年的学费,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县委书记罗绍昀多次来看望我,鼓励我,给我讲解各项扶贫政策,让我干劲十足。2016年,我终于退出了贫困户行列。根据政策,脱贫不脱帽,该有的政策,我还能继续享受。

  今年3月,村里为开发旅游项目修的林道建好了,这给我们挣钱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现在每天早上7点,我就上山砍竹子、劈竹子,打节、分类后,一把粗加工的竹条可以卖10元,有人直接开三轮车上山收。卖竹子的钱,我和流转山林的株洲华丽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按七三比例分成,我赚7元,做得多的时候,一天能加工20把,赚140元。到了晚上,给小女儿做好晚饭后,我就继续扎竹扫把,积累了一定数量后,就拿到市场上去卖,赚点钱补贴家用。

  尽管现在家里还欠了别人的账,但现在村里的交通、投资环境都越来越好,我相信,在政府和帮扶队的帮助下,只要勤劳肯干,账一定能一点一点还清,生活也会一点一点变得更好!(2017年8月28日株洲日报 县市版,配图,挂“脱贫故事”栏目受访对象口述,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朱刚 整理)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