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养殖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株洲县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养殖龙头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化、品牌化开发为目标,整体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工作,努力实现畜禽水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养殖业托起株洲县农业经济半边天。
多措并举,推进标准化养殖
“标准化养殖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也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株洲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齐建华说,该县畜牧部门以打造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县为契机,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转变养殖方式、培育示范典型、推广实用技术等多种手段,让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发展标准化养殖的意义,从而主动投入到标准化建设和生产中来。
近年来,株洲县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标准化规模猪场改造,目前已改造52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该县总结养殖业标准化典型经验,采取办培训班、建立科技人员联大户制度等形式,不断提高养殖户掌握理解标准的程度、实施标准的能力、应用标准的水平,带动更多的养殖户从事标准化生产。今年,株洲县畜牧部门在淦田、砖桥、仙井等乡镇完成了3批近260人(其中规模场180人)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近90余名干部职工对全县各乡镇规模场进行一对一帮扶。
同时,该县督促养殖户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等制度,并做好记录备查,形成了生猪生产监管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在省市畜牧部门对畜禽水产品所有质量检测考核中,株洲县的合格率均为100%。
龙头引领,带动标准化生产
依托龙头企业的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优势,以养殖合作组织为纽带,带动养殖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现在,适度规模养殖已逐渐成为株洲县养殖业的主体。目前,该县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有268户,全县生猪养殖规模比重达70%以上,拥有3个省级示范场和一个正在申报的国家级示范场,还形成了一个涉及6个乡镇的1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
近年来,株洲县畜牧水产局通过招商引进资金8500多万元,先后培育了新正德畜牧有限公司、唐人神美神种猪场、明扬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涉及株洲县6个镇的10万头生猪基地有68户养殖户挂靠在唐人神美神种猪场,有55户养殖户驻大北农太湖养猪技术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古岳峰镇三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志勇生态养殖场、龙凤生态猪场、王十万乡绿色港华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存栏能繁母猪达30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高起点标准化猪场也先后涌现。
此外,成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猪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县以公司加农户、合作社、协会等多种形式的组织有70多家,全县生猪养殖合作组织化程度达65%以上。
高标准要求,规范化养殖入佳境
近年来,株洲县畜牧部门根据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生产要求,统一质量,统一标准,规范生产,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养殖,进一步规范了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目前,新正德牧业、唐人神美神种猪、明扬农牧3家万头猪场全部建设了符合无公害养殖的疫病防治体系,并且先后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
同时,该县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同时,防止产生新的面源和点源污染。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该县引导养殖场户开展污染治理,饮污分离、雨污分流、污染固液干湿分离、农村户用沼气、生物发酵塔等综合治污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逐步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此外,该县利用唐人神美神种猪场、新正德牧业两家企业的资源优势,让国外优质瘦肉型猪取代全县传统脂肪型猪,生猪品种得到改良。目前,株洲县生猪良繁体系实现了地方品牌向优良品种转变、粗放型饲养向精细化饲养转变、家庭副业养殖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的3个转变,全县规模场100%实现了品种良种化,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
编辑:贺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