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株潭报》:中南地区电力枢纽落子株洲县

编辑:贺晓青 2014-10-16 09:17:02
掌上渌口
—分享—

  本报株洲讯(见习记者孙信汛通讯员刘吉勇)《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局部进行调整后,对规划重点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说明。株洲市大部分县市区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株洲

  长株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定义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株洲县

  长株潭城市群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中南地区电力枢纽,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

  醴陵

  绿色瓷城、湘东门户,长株潭城市群的传统特色产业基地。

  攸县

  长株潭城市群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天元区

  长株潭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环境优美的株洲河西新城区。

  □数据

  城镇化目标

  到2015年

  长株潭三市

  人均GDP达到9万元,城镇化水平

  达到68%;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达到56%

  到2020年

  长株潭三市

  人均GDP达到14万元,城镇化水平

  75%以上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达到65%

  云龙示范区将穿上“低碳生态城”新衣

  本报株洲讯(见习记者孙信汛)本次新型城镇化规划将云龙示范区定义为“高端服务业低碳生态城”,云龙有了自己新的发展定位和主题。

  在现有示范片区的发展定位中,目前已经确定云龙示范区的“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业研发与制造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职教研发基地、长株潭地区重要的商务服务与文化创意基地”三项发展定位。“高端服务低碳生态城”这一发展主题,还需要申请和考核通过。

  另外,在株洲地区产业定位调整项中,重点体现炎陵县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和湘江旅游、湘江古镇项目建设,这一建议也已被采纳,进入规划成果。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株洲市区部分扩容

  此次调整,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分成三个空间层次,分别为城市群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外围协作区,规划面积出现一定调整。株洲市区有863.12平方公里、株洲县274.97平方公里、醴陵市725.80平方公里被纳入第一个空间层次。与2009年规划相比,株洲市区面积扩容300多平方公里,株洲县面积减少。

  规划分三个空间层次

  第一个层次,即城市群核心区,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区域,总面积8448.18平方公里。

  第二个层次面积比第一个层次多了近2倍,面积为21674平方公里,涵盖了核心区以外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域,益阳市的资阳区、赫山区、桃江县,娄底市区和双峰县,岳阳的湘阴县和汨罗市。

  第三个层次是外围协作区,核心区与功能拓展区以外的地区,面积约6.67万平方公里。

  细化了强制性内容

  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退耕还林地区、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其它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地区。

  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与主干管、防洪等工程。

  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方向等。

  规划还提出了对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责任追究,对于相关地区和单位,将予以公开曝光,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本报见习记者孙信汛通讯员刘吉勇

  鼓励长沙四大名校到株洲兴办分校

  在规划全文中,城镇化部分占据重要分量。其中提到将创新发展株洲南部,将株洲南部区域创新发展的主题确定修改为新型城镇化。伴随城镇化而来的,就是公共资源的配置如何不拖后腿,对此,规划提到,长株潭三市外来劳务人员比较集中地区加大农民工子弟学校配置力度,鼓励长沙的四大中学名校在株洲或湘潭兴办分校。

  推动特色旅游小城建设

  此次规划提出,株洲南部作为创新发展主要规划区,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景观资源、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进特色旅游小城建设,传统工业化带动以外的城镇化模式。

  株洲南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利用湘江和株洲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提供非农就业岗位。通过旅游吸引建设,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规划还提出,长株潭三市外来劳务人员比较集中地区加大农民工子弟学校配置力度,鼓励长沙的四大中学名校在株洲或湘潭兴办分校,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的均衡化。

  12个乡镇将突出“特色”

  长株潭三市的特色小城镇分为四种类型,特色产业小镇、红色旅游小镇、历史文化小镇、生态休闲小镇。株洲市云田镇被规划为特色产业小镇,朱亭、东堡、三河、黄丰桥、仙井为历史文化小镇,三门、鸾山、八团、策源、平乐、贺家桥为生态休闲小镇。

  据两型办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株洲将充分挖掘这12个乡镇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特点,加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把特色村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重点和推进节点。重点包括人居环境改善、地域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绿色低碳、旅游开发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对特色小城镇和重点乡村地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投资小城镇和重点乡村地区特色产业和项目开发。

  本报见习记者孙信汛株洲报道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