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从"涣散村"到"先进村" 株洲县龙船镇蜈蚣村2年实现大蜕变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贺晓青 2016-03-22 15:08:47
掌上渌口
—分享—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马琳艳 易倩)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整洁的村道两旁生长着,目光所及都是绿色;村容村貌干净卫生、整洁有序,好几处水利项目、修路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村民眉眼间带笑,一团和气……村美、人和,这是记者走进株洲县龙船镇蜈蚣村的所见所感。

  然而,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下雨必须穿套鞋,水利设施破烂不堪,健身设施什么的就更别提了。”山松组村民李志兵说。

  这一切的变化始于两年前。

  

 

  抓班子,摘掉“涣散”帽子

  蜈蚣村地理位置较偏远,村里有13个组1300余人,大都是老人与小孩。蜈蚣村虽不是划定的贫困村,但村里没有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不起来,还负债60多万元,村党支部曾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这样下去不行!”当地党委政府意识到,要想改变蜈蚣村“软弱涣散”的面貌,必须对该村“两委”班子进行“换血”。2014年,经过村民推选,曾当过兵、做过生意的文争强成了村支书。

  “村规民约、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群众意见不小。”一上任,文争强就开始对村内各项工作进行整顿。及时公开集体收支、低保救助、民生项目等内容,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组织党员上党课,认真开展“党员思想体检”和民主评议;积极联系在外务工、经商的成功人士,发展党员,引导他们回故乡建家乡……一系列举措让蜈蚣村慢慢起了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班子团结了、对村里的事更上心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提升了。”文争强说,当年,蜈蚣村就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2015年,该村被授予乡(镇)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建设红旗单位。

  

 

  强基础,拉开村美人和新图景

  3月18日,趁着天气晴朗,蜈蚣村排灌水渠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建成后可覆盖7个村民小组,解决700多亩农田的灌溉用水。”文争强站在田埂边,一边查看建设进度,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节以来,该村有6处水利设施、3处道路工程启动建设,“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对此,杨家哨组组长李有余颇有感触。:“2014年前,村里的水泥路不超过2公里,几乎全是泥巴路,一下雨,骑摩托车要带根棍子,以防车子陷进去。”不仅如此,老化破旧的山塘、水渠让村民苦不堪言,“以前总要大家兑钱,用抽水机去河边抽水灌溉农田,又费钱又费力。”李有余说。

  改善基础设施成了蜈蚣村人最大的心愿。可钱从哪来呢?向上争项目、引导在外的成功人士捐资,村支两委想尽办法破解资金瓶颈。2014年,该村成功引资200万元,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仅用3个月时间就修好了杨家组至下松组、瓦屋组至贺家组两条组道,共计2.7公里,解决了600多村民出行难问题。目前,该村已硬化村道4.2公里,组道3公里。

  此外,该村还积极引导困难群众自主脱贫。太王岭组村民王子友有腿疾,对生活缺乏信心,村里帮其以低价购买了耕田机,并对其进行指导培训。如今农忙时节,请王子友耕田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到5至6万,一年就脱了贫。

  日子好起来了,蜈蚣村村民也有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天色刚暗,村民广场已有很多妇女跳起了广场舞,沿着美丽的村道散步成了村民的一大乐事。“未来,村里准备投入50万元,在村主干道两旁植树,进一步美化环境。”文争强说。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