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6月20日讯(记者 王军 通讯员 谭帅)精准脱贫,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扶贫对象中无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收入、无法定抚养人的不可逆转家庭人员,不能通过发展产业和就业扶持脱贫,怎么办?
株洲县兜底特困户,在全县8个镇分别建立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不可逆转家庭人员实施集中供养。
6月中旬,记者对这一尝试进行了实地调查。
闲置院落变互助中心
经过精准识别,株洲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属于不可逆转家庭人员共452人,大多没有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在乡镇区划调整工作中,合并后的部分机关院落成了闲置资产。株洲县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各镇现有敬老院、停止办公的机关院落、闲置村部等,改造成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对不可逆转家庭人员实行精准兜底保障。
淦田镇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是原平山乡政府所在地,区划调整后,这栋大楼成了闲置资产。今年3月,淦田镇筹集资金近10万元,对院落进行简单装修改造,目前共建成16间卧室,设置了卫生室、食堂、浴室、活动中心等,有10名特困人员入住。
6月17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卧室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房内摆放了床铺和简易家具,活动中心配备了高清电视和简单的健身设备,入住的特困人员围在树荫下,有滋有味地拉家常。
452名不可逆转家庭人员集中供养,钱从哪里来?株洲县农业局局长李光泉介绍,该县初步预算每年财政专项列支100万元,县民政、住建等相关部门根据本部门政策,解决部分资金投入。
特困人员享无忧生活
“每天热饭热菜,我还胖了哟。”腿脚残疾的六旬老人王细龙,在淦田镇互助中心特别满足。与她一同入住的,还有她两个腿脚残疾的儿子。
王细龙的老家在淦田镇山峡村,丈夫在1999年患病去世,一家三口靠92岁的公公种田种菜救济。“以前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公公也自顾不暇,现在每天都生活得无忧无虑。”王细龙说,在淦田镇特困人员互助中心,一家三口每天都有专人照顾,两个儿子还获赠了轮椅。
据了解,淦田镇特困人员互助中心聘请了4名护理人员,全天候照顾这批入住者。并且,该镇卫生院定期派出医生,对入住者进行体检和慢性病治疗。
“入住互助中心采取自愿原则,并由村级出示意见。”淦田镇镇长谭震介绍,该镇34名不可逆转家庭人员中,年底前将安排16名特困人员入住,其他采取村一级安置和分散供养模式。
互助中心还得到公益组织的关注。淦田镇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前不久就来了一批志愿者,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达3000元。
“截至6月中旬,全县8个特困人员互助中心已全部启动运行,目前共入住57人。”株洲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奇伟表示,实现不可逆转家庭问题清零被列为该县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下一步他们将探索市场化运转模式,精准兜底保障特困户。
来源:株洲新闻网
编辑:贺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