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株洲县洪桥七成村民家门口就业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李逸峰 文杏 陈文茜 编辑:贺晓青 2016-11-02 09:17:25
掌上渌口
—分享—

  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10月31日讯(记者 李逸峰 通讯员 文杏 陈文茜)一个2000多人的小山村,1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余人,全村七成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原因何在?10月26日,记者走进2015年度全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村——株洲县南洲镇洪桥村(原五架桥村),一探究竟。

  村里有了合作社,花木种植成名片

  从县城出发,沿S211前行约20公里左转,就进入洪桥村。村道两旁,花木成畦,高大的桂花、樟树、罗汉松,精致的红叶石楠、女贞、红檵木,各种苗木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种植大户田汉七正在自家苗木基地修整苗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田汉七种植苗木,当时面积不到1亩,品种只有三四种,而今已发展到10多亩,品种扩大到10多种。“过去都是单打独斗,缺少技术,销路很窄,效益不好,连年亏损。”田汉七说。

  2011年10月,由村里5位苗木种植户发起,成立五架桥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抱团发展,苗木面积迅速扩至100多亩,销售额大幅增长。

  2014年6月,村里创业能人田献忠被合作社请回,担任理事长。田献忠在外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回村后,他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网上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带领村民共同创业致富。通过专业指导和技术培训,把一批批“庄稼汉”变成行家里手,合作社会员发展到100多户,面积扩大到近400亩,去年总产值达1600万元,实现销售额320余万元,利润超过200万元。

  一年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200余人

  合作社成立后,洪桥村不少村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规模化苗木种植。樟树组村民田铁山今年60岁,过去在外当厨师,闲时打些零工,1年收入约两万元。2012年,他加入村里合作社,与妻子二人经营苗木,面积目前已达4亩多,去年收入因此近8万元。“收入翻了几番,还不用去远门,效益比过去强多了。”田铁山开心地说。

  苗木种植蓬勃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种植户,还有村里的一些贫困户和就业困难人员。樟树组村民丁伏皇今年63岁,丈夫和儿子患病多年,无劳动能力。为照顾家庭,她只能在家务农,收入微薄,生活十分困难。合作社成立后,她到合作社上班,除草施肥、嫁接养护,一天能赚80元至100元,1年下来,收入近2万元。

  2014年,五架桥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苗木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的“金钥匙”。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李逸峰 文杏 陈文茜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