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 近日,株洲县龙门镇李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友元的孙女贺湘燕以3A2B的优秀成绩完成了中考,考虑到其家庭实际情况及贺湘燕的意愿,市人大和该县教育局力促贺湘燕就读免费师范生项目。此举将乡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与贫困家庭脱贫相结合,既给农村贫困学生免费读书机会,又保障就业工作,真正实现了“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株洲县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构建了全覆盖、有实效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摸清底子才能实现应助尽助。
该县制定《教育精准扶贫规划(2015-2017)》,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资料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全县范围内,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有信息资料,实现教育扶贫信息动态化管理。
今年4月,该县召开教育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情况再次核实。该县教育局党政领导分片负责,各中心学校校长带领分校包干到镇、村组,逐一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真实,不漏一人。
经统计,该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1555人,县内入园入学884人,县外入园入学465人,未入园110人,因病失学29人,两后生67人。目前,该县884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获得春季学期资助,共发放助学金69.25万元。
从政策性资助向全社会参与资助转变
根据现有扶贫政策,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入园幼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高中教育免学费,省示范性高中每人每期1000元,其他高中(含民办)每人每期800元,同时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免除学费。
有了学上,可日常开销对于贫困家庭而言也并非易事。该县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
县职业中专对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安排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通过劳务换取生活费,学校每年还根据学生家庭贫困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发放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校内助学金;朱亭镇龙凤中学通过浩德基金会申请给每个小学贫困生120元/月、初中生150元/月的生活补助费;今年6月,该县举办全民毅行活动,筹集爱心款1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从单一资金资助向心理和发展帮扶转变
除了资金上的帮扶,心理帮扶、发展帮扶更加重要。
该县在中小学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各单位成立领导机构,让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员、骨干教师层层参与,根据每一位建档立卡学生(幼儿)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实施“一人一案”、“一事多式”,通过学习辅导、上门谈心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师爱,奋发向上。
“一对一”帮扶活动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学校(幼儿园)的年终目标考核,在“一对一”帮扶活动中不负责、不落实、弄虚作假的相关责任人员将被追责。
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帮助解决就业发展难题。针对 “两后生”,该县职业中专学校实施《农村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学校申请的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已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全面提升了“两后生”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条件。
积极引导青年农民、城乡劳动者等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分期分批开办养殖、种植等培训班,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脱贫致富的长期造血功能。(株洲日报2017年7月17日县市版头条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熊军)
编辑:贺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