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日报:坛子菜里装着脱贫梦

编辑:贺晓青 2017-08-10 10:27:51
掌上渌口
—分享—

  8月7日上午8时,位于株洲县龙门镇李家村的康态农副产品生产有限公司加工基地,贫困户李桂林正将洗净的长豆角送入切菜机,弟弟李芳蹲在一旁,将没切好的豆角从接菜盆里挑出,放入菜桶,两人专心致志,配合默契,为后期制作坛子菜打好基础。

  现年46岁的李桂林,以前一直在外务工,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数年前,其父母接连患癌,弟弟又因离婚受刺激出现精神障碍,他辞去工作回家照料家人,前妻不堪重负选择离婚远走,他独自一人扛起整个家。2014年,在村里帮助下,他带着弟弟进入“康态公司”务工,肯吃苦善学习的他成长很快,现在已经是加工厂的“小头头”,负责安排工人务工事项。“在这里上班每月工资有2000元左右,年底还拿分红。”数月前,李桂林父母相继去世,留下大笔外债,“我仍然坚信,通过劳动,日子总会好起来。”李桂林笑着说。

  这份信心,与他每天参与制作的坛子菜分不开。

  “公司生产的坛子菜注册了‘私家园’商标,与市耕食联盟、八号大院、兄弟厨房等餐饮店及市、县超市签订了购销合同,外销订单坛子菜800吨,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李家村书记贺志勇介绍,“康态公司”拥有360亩蔬菜种植基地、坛子菜加工基地和牛羊养殖基地,现有70多人务工,去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主要通过委托帮扶和直接帮扶两种形式助力脱贫。

  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又不适合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村里引导他们进入公司务工;蔬菜基地以每年500元/亩的价格流转贫困户的土地,使之增收,贫困户自己种菜,公司免费赠与种、苗、肥料,提供技术支持,实行保护价收购。公司还拿出部分经营利润上缴至李家村扶贫资金专户,部分分配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李家村共有贫困户36户111人,有些不具备劳动能力,如何让他们也搭上产业扶贫的快车,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市职教园工会主席、扶贫工作队队长肖应国介绍,扶贫后盾单位共筹措扶贫资金36万元,以36户贫困户每户1万元入股,贫困户与公司签订入股分红合同,每年拿定额分红。

  “年底,除了村里光伏发电项目的分红,我还可以拿到康态公司的400元分红。”龙花组的唐许良重度残疾,其女患有严重类风湿,在各方帮助下,他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生产品种,扩大销售渠道,让坛子菜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公司负责人说。

  (2017年8月10日株洲日报县市版,挂“扶贫故事”,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熊军)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