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以来,因遭遇强降雨侵袭,渌口镇境内多处遭受洪涝灾害,连续的降雨给松西子社区沿岸防汛带来了巨大压力。灾情发生后,渌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下调度,全力以赴做好松西子河堤防汛工作。
受灾基本情况
因河水暴涨,松西子河堤沿岸约3公里路(原1815线)全线严重损毁。截至目前,松西子社区路面塌方20多处,淹没公路2条共计5.1公里;房屋被淹4栋;葡萄种植基地4处被淹420余亩,养龙虾基地80余亩2处,蔬菜210亩。咖啡豆160亩2处,羊棚倒塌1处,11口鱼塘受损,山体塌方9处,受灾人数6300人,转移人数225人,无人员伤亡。
抗洪抢险纪实
7月8日
7月8日,由于雨量增大,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松西子社区防汛力量的配备,防汛值班人员密切关注雨情和汛情,进行24小时值班监测,镇党政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调度,第一书记、办点干部以及社区干部等均迅速到岗到位,现场接受调度,做好涵闸、堤防、内涝的巡查防守工作。
7月9日
7月9日凌晨开始,松西子社区附近渌江河堤水情严峻起来,急剧暴涨的洪水漫过低洼段堤坝,5.4公里左右的防线面临严峻考验,部分地段出现小面积塌方。9日上午,子堤出现20多处管涌,一处靠内闸门因老旧无法关上,镇迅速联系区水利专家现场察看,抢修闸门,并调用一台挖机应急,同时安排工作人员潜入水中用沙袋堵住闸门,确保主堤安全。当晚,约1.3公里左右的西塘子堤漫水,考虑到主堤如果决堤,涉及附近6个村近2万人的生产生活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场指挥工作人员果断决定舍子堤保主堤。社区充分利用村村响设备动员居民加入抗洪护堤,预备役团、公安、城管共计90余人、镇工作人员、社区及居民共计200余人加入抢险队伍。
7月10日
7月10日凌晨4点,河水涨势凶猛,约3公里河堤全线漫堤,情况万分危急,社区充分利用村村响设备通知群众紧急疏散,同时要求在家劳动力到河堤集合参与抗洪,5点左右到达现场参与抗洪的群众多达500余人,调来6台挖机、6台装载机、50多台运输车辆,运来13万只编织袋、300余捆彩条布,对护堤进行巩固加高。上午,龙门镇派出一支50余人的志愿应急队、龙潭镇派出一支30余人的志愿应急队赶赴现场支援,区委办、国土局、财政局、检察院、教育局、农业局等多个区直部门也组建抗洪抢险队伍对松西子社区进行支援,众人争分夺秒抢运沙土、灌装土袋、筑堤加固抢险,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晚,3公里子堤全面筑完,几个低洼地段完成两道子堤修筑。
7月11日
7月11日凌晨4点,松西子主堤出现5处堤内塌方,其中三处非常严重,镇防汛指挥部紧急调用木材、挖机等进行排桩稳固河堤。早晨7点,第一批木材约200根送至松西子社区,同时社区发动居民将自家存有的木材共计200余根送至一线,众人全力抢修塌方点,经过努力,各塌方点均打上木桩稳固,险情得到控制。直至7月12日零点,经过千余人两天两夜奋战,用掉砂石3000多吨、黄土2000多方、编织袋13万个、木材1500根,组织挖机6台、装载车6台,运输车50余辆,有效控制了险情。
灾情就是命令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民群众利益高于天。面对险情,各种力量总汇合,全力确保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镇党政领导日夜守在松西子抗洪最前线,安排调度、挖土扛袋、安置群众等,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作用,有的甚至几天几夜几乎没合什么眼,累了就在河堤边沙袋上靠一靠。他们满是血丝的眼眶中,却透露出一种决心,那就是带领全体人员取得抗洪抢险攻坚战必胜的决心。
2
彭小羊(图左二黑衣),松西子社区原子规村老村书记,灾情发生后,她多次到救灾现场送物资给防汛人员,7月10日晚上,她精心包好饺子,在送往河堤去的路上遭遇车祸,至今还在医院就医。提起送饺子一事,她一点也不后悔:“出院后我还要送!”
3
抗洪救灾现场条件艰苦,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防汛人员大都疲惫不堪,社区两位70多岁的老党员彭桔英、万启生自发熬制凉茶,看望慰问高温下奋战在渌江河堤的党员干部群众们。同时,她们还将自己家清理出来,为防汛人员提供休息场地,给坚守在一线的人们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4
入水堵漏、装沙袋、扛木桩、砍青......这群人样样都能做。自松西子进入全面防汛状态以来,镇村干部们片刻都不敢停歇,遇到险情,冲锋在前,怀着“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热情和决心,迎着大雨、踏着泥泞,排除险情、隐患,用尽全力为群众垒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洪屏障。
5
抗洪不分你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松西子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参与救灾、送食物、送物资,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松西子抗洪抢险提供助力。
明天会更好
目前,松西子社区严格按照省、市、区对防汛工作的指示,死守渌江河堤不放松。一是巡堤排险不放松。坚持24小时值守,对存在隐患的涵闸进行覆盖式的排查堵漏;清除堤岸表面的杂草、灌木,便于及时发现管涌口;对河堤采取堆沙、打桩等加固措施,稳定堤坝。二是物资保障不放松。保证抗洪一线的物资供应,包括砂石、木材、编织袋、抗汛设备等。三是灾后重建不放松。汛情缓解后,抓紧修复水毁基础设施,对洪灾造成损失继续进行全面核查评估,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尽最大努力弥补受灾损失。
整理来源:渌口镇人民政府
(通讯员:陈雁欣)
作者:zzx
编辑:贺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