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明花开耀渌口!朱亭镇生田村一本礼簿守乡风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株洲日报 编辑:刘慧 2025-08-07 17:03:36
掌上渌口
—分享—

“这是我们村的习俗,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日前,渌口区朱亭镇生田村村民曾开祥的七十岁寿宴,遵循着村里的老规矩——不收任何礼金。面对记者的采访,曾开祥语气笃定:“大家来屋里坐坐,图的是热闹,收礼金就生分了,不是我们村的风气。”

图片

在生田村,“不攀比、无礼金、时间短、情谊重”的人情往来习俗代代相传,早已融入村民的血液。“我们这兴的是情分,不兴那套礼金攀比!”言语间,村民们流露着共同的自豪。

“村里各家办一次事,组上其他各家都要表示心意,这本是传统习俗。可那几年,看着别处礼金水涨船高,我们这儿也有人心里打鼓,怕面子过不去。” 生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峰坦言,曾有一些担忧的声音传来。生田村深厚的民风底蕴,让村民们很快达成共识——不能让变了味的攀比,冲淡了真挚的邻里情。

2020年,生田村将“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简”正式纳入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村庄共同遵守的准则

2023年底,村里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召集各村民小组组长开了个村民代表大会,会上全票通过了酒席“四不三限”规范:不攀比、不请乐队、不用豪车、不上白酒;限礼金、限鞭炮、限时间。

图片

“席上的白酒换成乡里的米酒,1公斤只要12元,品质有保障,还节省费用。”刘峰说,对细节的进一步规范,让村民的经济压力更小了。

去年7月,党员刘芳莲操办婆婆的白事,她向本组35户邻居明确表示:遵循村里老传统,不收个人礼金。邻里们就自发地共同出资,购买了纸钱、鞭炮、花圈等白事必需品,由代表送到刘家。户均花费不到100元,既表达了慰问之情,又符合村里的传统。这场丧事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庄重办妥。刘芳莲家的礼金簿上,35户户主的名字下,记录的并非冰冷的金额,而是饱含温度的互助清单。

如今在生田村,红事只办1天,白事也是1天(最多不超过2天),乔迁、升学、寿宴等提倡不办,即便办也严格遵循不收礼金的原则。对于白事中邻里间的情谊表达,村里沿袭并规范了传统的互助方式:礼金上限100元,且不由主家直接收取,各户将心意交给村民小组组长,由组长统一购买烟花、鞭炮、纸钱等实用物品,代表全组送至主家。

没有炫目的排场,没有沉重的礼金簿,有的是一份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默契与温情。这不仅仅是一套行为规范,更是生田村人的文化基因,是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最真实的写照,在新时代将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株洲日报

编辑:刘慧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646942/99/151861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