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正是蘑菇下种的好季节,在株洲市金盟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蘑菇种植基地,工人们正抓紧时机为赤松茸种植做准备。
走进位于渌口镇宏夏桥村的金盟熹农业蘑菇种植基地,田里的稻子已经悉数收割,一侧的工人们将余下的秸秆归置到田边作为培养赤松茸的基质,另一侧拖拉机不停将已经做好的赤松茸培养基质运送到空出来的田地,供工人们分料并码成整齐的线。
今年,渌口区被选定为省农业农村厅指定的稻菇轮作示范区,株洲市金盟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动稻菇轮作落地,通过秸秆基料化利用种植赤松茸,进一步盘活冬闲田资源,构建起“稻秆-菌棒-有机肥”循环利用模式,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在20天前就开始进行发料,同时,新收的水稻秸秆再继续发酵。这样的话,在同一个田块可以实现12月份和年后两种出菇方式,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实现稻菇轮作丰产又丰收。”株洲市金盟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介绍。
一亩田的双生循环,诠释着秸秆从“负担”到“营养”的完美蜕变。在稻菇轮作模式下,种一亩赤松茸,能消耗20亩水稻秸秆,亩产鲜菇可达3000斤左右,每亩综合效益超过万元,真正做到了“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的双丰收。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苏齐晟 文浩
编辑:刘慧
本文为渌口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646954/58/1535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