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聂鑫森的“烟火气”

作者:晏建怀 编辑:贺晓青 2013-08-06 11:29:27
掌上渌口
—分享—

  就个人的艺术品质而言,聂鑫森先生当属“阳春白雪”,绝不是“下里巴人”。拿他的小说来说,篇篇精雕细琢,章章美轮美奂,如画家笔底的写意,如大师手中的玉雕。尤其是他那些写古城湘潭人物的篇什,故事如水,语言如诗,意境如画,堪称绝壁上的奇葩。因此,无论是从内心世界还是从精神追求来说,“阳春白雪”四字,聂先生都当之无愧。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但这却是一个颇值得推敲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很多时候,一个表面高雅、性格孤傲的作家,他的作品却常常装模作样,粗俗不堪;一个刚刚写出几篇佳作、获得几句称赞的作家,却马上离群索居,拒人千里;而有的作家作品极雅致,人却极通融,与人为善,入乡随俗,极易亲近。聂先生属于后者。

  先生性格爽朗,快人快语,浑身都是热情。无论什么清冷的场合,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对陌生人是否心存戒备,他都会主动搭讪,都能与你找到共同语言,或细数你家乡的特产,或畅谈你关心的典故,三两句,就熟了。先生学问深厚,眼界开阔,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各种知识都能在他的头脑中找到对应的坐标,并通过他那洪亮的嗓音、地道的湘潭方言传递出来,常常让你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慨。

  先生与朋友往还,也始终保持着这种古道热肠,不自命清高,不自以为是,上也上点,下也下点,一团人间“烟火气”。性格好,学问深,加上健谈,因而朋友遍天下。先生的朋辈中,既有作家、编辑,又有画家、收藏家,既有政客、商人,又有工人、农民,既有文朋诗侣,又有贩夫走卒,甚至为他送过信件的邮递员,如今都成了他的好朋友。远方的朋友,间或写封信或去个电话,问候问候,情深谊长;近处的朋友,偶尔相邀聚饮,喝酒聊天,风生谈议,也是人生一乐。

  每每临近春节,人家都放下工作享受天伦之乐了,先生却更加忙碌,他要集中这段时间,把一腔浓浓的情意倾注在一幅幅画作中,铺开宣纸,挥毫泼墨,题诗、签名、盖章,然后邮寄到天南海北的朋友们手中,温暖他们整整一个春天。朋友们都为拥有一个这样学问深厚、心底坦诚、为人热心的朋友而骄傲,就这一点来说,先生极似胡适,作家阿成先生就借“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句话,写过一篇“朋友聂鑫森”,给予盛赞。

  先生出生于古城湘潭,是典型的湖南汉子,拥有作为一个湖南人的一切“不良嗜好”,喝酒、抽烟、品茶,大口嚼槟榔,大块吃腊肉,也是一团“烟火气”。他说自己喝酒:“年轻时与人豪饮,未有怯色”;谈抽烟:“有四十年历史,恶习至今不改,书桌前烟雾缭绕,如云雾山中”;喝茶:“从早喝到晚,为防高血脂,绿茶中置一二根苦丁茶,竟有奇效”;嚼槟榔:“湘潭人嚼槟榔者众,我自不能免俗,一口牙齿参差而列惨不忍睹,既入老境,牙力锐退,稍嚼即弃,也就只剩下个形式了”;而腊肉不仅自己喜欢吃,而且和老伴一起动手烟熏火燎地制作,还邮寄给远方的朋友共享,见情见性。

  如果说对朋友热心是一个优点,那么对后进的提携与帮助便是一种风范了。他是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株洲市文联副主席,出版专著40多部,获全国各大文学奖40余次,许多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俄等文字介绍到国外,著作等身,成绩斐然。平日里,向他请教的小辈后生络绎不绝,先生一律来者不拒。他还与朋友们一起,挤出时间,在株洲免费开了一个“国学大讲坛”,给那些莘莘学子讲授“中国酒文化”、“中国老忌讳”等主题讲座,给后辈洞开了一个通向中国文化的窗口。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爱好写作的,先生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小说、散文讲座开了一场又一场,场场爆满。尤其是倘若谁在写作上稍有成绩,即便是那种小得不值一提的成绩,先生还会“到处逢人说项斯”,褒扬不已,竟也使大家初生牛犊不怕虎起来。

  我与先生同居一市,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幸成为了先生无数学生中的一位,时时扣门听教,先生总热情接待,耐心传教,不厌其烦。2009年,我一篇近万字的散文随笔,多次投稿未果,后来呈先生阅后,他给予我很多鼓励,还主动写了一封推荐信给《青岛文学》主编韩嘉川先生,不久,这篇辗转多处的小作,终于得以发表。

  还有一次,我有感于古人“折节读书”的精神,试探性地向先生说,希望得到他一幅以此为题的字画,因为当时在场的人很多,先生正匆忙不迭地解答着大家的问题,说完后,我也没再放在心上。谁知,仅一周后,我便接到先生的电话,让我上他家里一趟,我一进门,先生便从书房取出一幅画,画上是一些淡雅的青蔬之类,旁边用行书题写着:“青蔬味永正如书——《后汉书•段颎传》中有句云:长乃折节好古学。今建怀索画,以此为题。书为至宝,中有无穷乐趣,常人安识哉?”后面有先生的签章,画的意境和题签,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接过先生手中那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画作,我心里一热,感动得竟然不知如何言谢。

  先生作品追求卓越,为人却崇尚朴实,艺术追求向上,做人却谦恭向下,善良,真诚,友好,充满人间“烟火气”。先生的“烟火气”,不仅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热心,对后辈的提携,更折射出他那智慧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

作者:晏建怀

编辑:贺晓青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