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一片片朗朗读书声回荡的不断牵引,是因一篇篇《道德经》《诗经》等娴熟传诵叩开心扉,是因一遍遍传承传统道德文化的精神感召,诱使笔者心怀慕名与好奇踏进了这个村庄。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大院,一间简陋又显得十分清洁的小小教室里,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一张张大人的面孔,一本本敞开的书籍……一个有声有色的农家书堂情景竟然如此震撼地呈现在眼前。这是开放在传统道德文化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如果不是现场亲眼目睹,又怎能足令人相信它的真实存在?见到笔者的到访,读书现场随即发出一片热烈的鼓掌声:“热烈欢迎客人们的光临指导!”声音是地地道道的本地村民口音,穿着是淳朴敦厚的农民衣束,年龄大者七十有余,少者也有近仨载,他们投向老师的目光是那么地专注和赤城,像是他们又回到了孩提时那个学习的时代,跟着台上老师一字一句地诵读,个个精神抖擞,人人求知若渴,一群多么可爱的“大学生”!这时,一位已过六旬的教师模样的大妈走了过来,自我介绍说她是这里的负责人,名叫陈建权。为了不打扰村民们的正常上课,陈建权带着笔者走出教室。
经过一番采访,笔者不禁对眼前这位大妈肃然起敬。原来,陈建权是本地一位乡村退休教师,她从学校回到这个土生土长的乡村里的家后,看到这一带乡村精神文化贫瘠,因受文化生活条件受限,村民们的文化活动也少又少,较多村民感到精神上空虚,便纷纷走进牌场或围坐在一起打起麻将以消磨时间。特别是令人担忧的是,社会上存在着道德败坏后的人性变异,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泯灭良知,为了金钱可以无恶不作,不懂得还有“仁义忠孝礼智信”的做人原则,甚至还有个别人为了贪婪铤而走险背离道德仁义,滑向违法犯罪的边沿……目睹此情此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份的教育工作者陈建权老师,心中陡然升起一个梦想:她希望率先在株洲县农村成立一个道德文化传承民间协会,自愿奉献一生学识与付出自己的晚年光阴,在家里创建一个传承传统道德文化的教室,专招农民学员,为他们提供一个学习进步的平台,真诚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与提升农村整体文明形象,改善民风,服务社会。陈建权的倡议发出后,立即得到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得到了株洲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去年6月,“株洲县道德文化传承民间协会”在洲平乡荷塘村得以正式成立,陈建权亲任该会会长。陈建权此举也得到了家庭与社会的广泛支持,她的家人还有她几个学业已成的学生也纷纷加入她那个倾情奉献的师资队伍。陈建权随即在家里腾出两间平房,自掏腰包开办了这所传承传统道德文化为主的业余培训学校,并很快招满了首个班40余名农民学员。在每次一个班、每个班每月学习5天、每天2节课的免费培训的课堂上,陈建权不仅讲授 “道德经”“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文化知识,还辅导学员们学习中国红色文化,学习马列毛等伟人著作,传唱中国红色歌曲。尽管是一所业余学校,但陈建权既是校长又是教师,不到一年光景,陈建权这个矢志传承道德文化的逐梦者,人廋了一圈又一圈。
谈到办校初衷,陈建权说:“希望乡亲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学习到如何孝敬长辈,教育好孩子,以及教他们如何在社会上有意义地生活着。”陈建权还告诉笔者,到目前学校已经成功开办了包含外地农民培训在内的3个类似培训班,每次均深受本地和外地广大村民欢迎。自从这个传承传统道德文化为主的业余学校开办以来,旧的乡风民俗已经得到很大的改观,乡亲们动不动就去牌场、麻将室的现象基本上消失了;乡邻之间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的少了,相互懂得讲礼仪讲道德,变得和睦相处了;许多家庭通过学习后也变得孝顺有道,愈加和谐愈加幸福了。还有的年轻人在举办婚礼之前,双方父母都提出要这对新人参加这所传承传统道德文化的业余学校的一次培训学习才许过关呢。说到这里,陈建权舒心地笑了。笔者看到,这笑声里,洋溢着陈建权心中的那个梦正逐渐变成美丽现实的一份骄傲。
记得一位外国哲学家说过:“高尚者的语言应当是美的。”而以国学传承文明,用经典浸润人生,正是陈建权努力坚守着的一份执著,她的无私、真诚与奉献已经冉冉托起了那一个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美丽梦想。祝愿她这个梦想在人们面前不断放出彩虹,显得愈加流光溢彩与绮丽迷人!
作者:刘渌
编辑:贺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