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型人工湿地“洗白”农村生活污水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王曦 唐双江 邹怡敏 编辑:殷志敏 2020-12-03 10:08:32
掌上渌口
—分享—

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水体和土壤。农村人口分散,有些区域污水处理厂也鞭长莫及,怎么办?渌口区结合“厕所革命”,在农村散户中推行“三格化粪池+微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利用。全区已有800余户群众受益。

村民家的微型人工湿地。 邹怡敏 摄

11月24日,南洲镇横江村金财坡组,准备做午饭的胡小成在家门口的菜地里摘下几兜青菜。旁边一块占地约3平方米的人工湿地用白色栅栏围了起来,上面铺了砂子、石头,栽种的美人蕉长势良好,俨然一个微型花园。

“你看,脏兮兮的水流进来,清亮亮的水流出来。”胡小成扭开湿地内3个池子的盖子向记者展示。只见池内水的浊度逐个降低,最后排出的水肉眼几乎看不到杂质,现场也没有异味。“有了人工湿地,环境美了,乡村靓了。”胡小成说。

目前,渌口区8个建制镇全都建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5000吨,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一级A类标准或一级B类标准。部分村也建有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村民居住分散,加上地势复杂,每家每户都铺设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站)不太现实。”市生态环境局渌口分局局长周毅介绍,经过调研摸底,并结合农户意愿,该局决定在渌口镇均坝村、南洲镇横江村等地试点——引导村民建设单户式或联户式微型人工湿地。

“这一模式占地面积小,无需动力介入,运维费用少。生活污水经厌氧池发酵,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含氮、氨的水体腐殖质等进入湿地后,被根系发达的美人蕉‘过滤’。一套流程走下来,水由浊变清。”周毅介绍,处理后的水可以浇花,可以外排。

该区根据每户人口数评估用水量,规划相应规模的人工湿地。各镇村在项目实施中,安排专人监工。建成后,由区生态环境部门组织财政、人居办等单位进行验收。凡验收合格的,给予镇村一定的奖补资金。

记者在现场看到,湿地不远处是三格化粪池,一条较粗的白色管道串联起厕所和湿地,另一条较细的管道则从厨房直通湿地。“粗管收集黑水,即厕所粪水,其经过三格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再流入人工湿地进行净化。细管则收集灰水,如洗浴水、厨房用水等。”横江村防治专干楚中麦解释说。

灰水在流入人工湿地前,还得经过隔油池,避免油脂堵塞管道。胡小成说:“水油在此分离,滤出来的残渣则可以喂鸡喂鸭。”对于后期管理维护,胡小成并不感到麻烦,“每个月检查一下厌氧池,捞一下沉渣。美人蕉生命力旺盛,一年打理一次即可。”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王曦 唐双江 邹怡敏

编辑:殷志敏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2020/12/03/86693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