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冬日的暖阳里,古岳峰镇向阳村的易桂安正在院子里晾晒挂面,细丝般地面条如层层白纱,在暖风中轻轻摆动,从微风中能嗅到挂面散发出的浓浓麦香。
  •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易桂安家的小院角落里放着不少竹子,等到太阳快出来时,他把配好的竹子,一头放在架子上,一头用面筷支起面条,然后慢慢把面条在竹架上铺开。
  •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竹架挂起的面条足有两米高,像瀑布,又像琴弦,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的光。为了防止面条互相粘连,易桂安的手快速舞动着,动作宛如武林高手般流畅。
  •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制作这种传统手工挂面,需要耗费两三天的时间。除了要经历和面、揉面、压面皮、晾晒、切割等十余道工序,制作的过程也特别讲究,和面时的手感、空气的湿度、晾晒的时间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挂面的口感和品质,稍有不慎,面条的口感就会有偏差。
  • 【图片:肖竞  文字:肖竞 刘慧】
易桂安说:“挂面好吃却不好做,关键要看老天的脸。”经过风干、慢晒完成蜕变,阳光的塑造和时间的等待,让面也因此变得爽滑柔韧,更易保存。本是生活中的平凡之味,却在古法与阳光能量的奇妙呵护下,变得与众不同,味道让人念念不忘。
  •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悠悠细长的挂面,是我们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也是易桂安一直传承、坚守的手艺,他把这份特别的“爱”传递给我们。
  •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结束一天忙碌回到家的你,是否想念那碗妈妈煮的“爱心挂面”?也是这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味,最为治愈。一碗面,一份情......从舌尖溢入心田的,是那念念不忘的乡愁,更是那质朴恬淡温馨的家。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1
/
6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冬日的暖阳里,古岳峰镇向阳村的易桂安正在院子里晾晒挂面,细丝般地面条如层层白纱,在暖风中轻轻摆动,从微风中能嗅到挂面散发出的浓浓麦香。

他花32年,把“土味”挂面连成渌口人的缕缕乡愁

红网出品 2021-11-19 17:40:08

当前位置:

他花32年,把“土味”挂面连成渌口人的缕缕乡愁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肖竞 编辑:刘慧 2021-11-19 17:40:08
掌上渌口
—分享—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冬日的暖阳里,古岳峰镇向阳村的易桂安正在院子里晾晒挂面,细丝般地面条如层层白纱,在暖风中轻轻摆动,从微风中能嗅到挂面散发出的浓浓麦香。

1
/
6

【图片:肖竞 文字:刘慧】 冬日的暖阳里,古岳峰镇向阳村的易桂安正在院子里晾晒挂面,细丝般地面条如层层白纱,在暖风中轻轻摆动,从微风中能嗅到挂面散发出的浓浓麦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