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渌口区渌口镇50多名骨干教师齐聚在鸿仙中学,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鸿仙中学新建成的录播室里,窗明几净,崭新的课桌、全新的录播设备、独立的控制室,这所乡村学校,也赶上了科技化、信息化的潮流。
鸿仙中学的校长张升旗感慨地说:“没有这间录播室,我们学校哪里请得到这么多‘贵客’,我们的学生,终于也用上了录播室”。
关心,从这所学校开始
渌口镇鸿仙中学始建于1927年,解放初期更名为关王小学,后更名为鸿仙中学,历时近百年,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这里有过24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悲壮故事,也培育出了优秀的革命英雄晏福生,这是一片浸润着历史荣光、激荡着英雄壮歌的红色热土。然而,农村学校基础条件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生源堪忧的问题逐渐凸显。
“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中共渌口区委下定决心重振渌口教育的辉煌,渌口区开始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
作为鸿仙中学的“第一书记”“第一校长”,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登科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艳君一道商议: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有红色精神的传承,这样的乡村学校,不能继续“失落”了。在现场调度会上,大家一致同意,要把建好录播室,作为鸿仙中学教育振兴的第一件实事来办。时间定格在9月27日。
变化,从这间录播室开始
要政策、跑资金,经过多方努力,12月7日,鸿仙中学录播室正式建成。没有热闹的剪彩仪式,渌口镇课堂教学竞赛的第一堂课,成了鸿仙中学的出彩时刻。
在这间54平米的录播室里,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小小的脸上洋溢着开心和些许的紧张,空气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静得仿佛连根针落地都能听到声音。仿佛受到了气氛的感染,平日里比较调皮的几个孩子,这个时候也坐得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地听课、做笔记。
正在台上讲语文课的何琴老师来自渌口镇中学,她神采飞扬,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妙语连珠,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尽兴,学生听得入神,这正是教育最让人感动的画面。何老师意犹未尽地说:“这里的设施很好,学生特别认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来。”
对于鸿仙中学而言,录播室的建成,不仅是改善了教学条件,更是搭起了一座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以往学校与外界鲜有接触,即便在渌口镇本地也名声不显,而如今,乘着教育振兴的东风,这所百年老校打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未来,从今天开始
在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背景下,鸿仙中学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全面规划。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建好录播室,是鸿仙中学振兴的开始,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开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学校的操场上建有一座《株洲县革命烈士碑》,先烈们的名字刻满了长长的石碑,那边又传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这是传承,更是希望。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符定文
编辑:贺晓青
本文为渌口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2021/12/15/1056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