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4月,湘江的鱼儿就开始进入产卵季,因为很多鱼类的鱼卵需要附着物才能顺利孵化,人工鱼巢便成为了鱼妈妈们最喜爱最有安全感的“产房”,在渌口,就有一处专为鱼妈妈产子提供舒适产房的人工鱼巢,以及一位全程护航鱼妈妈产子的“鱼家族”守护者黄伍毛。
湘江泗州站渔业队长 黄伍毛:“看到没有,好多鱼籽,全部都是鲤鱼籽。”
比针尖大、比小米小的金黄色小点,密密麻麻地附着在鱼巢的棕毛片上,湘江泗州站渔业队长黄伍毛告诉记者,这些“小点点”,就是鲤鱼妈妈产下的鱼卵,大约三、四天之后,它们就会全部从棕毛片上消失,变成小鱼儿游向四面八方。
4月6日上午,在南洲镇湘江泗州站河段,记者跟随黄伍毛轻轻上船,近距离拍摄了这难得一见的珍贵画面。因为怕打扰到鱼儿产卵,大家没有在鱼巢近处久留,但还是成功地捕捉到了大红鲤鱼不断跃出水面排卵的场景。
自幼在江边长大的黄伍毛,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对鱼儿的习性可谓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这两天是鲤鱼的集中产卵期,要是天刚亮那会过来,就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鲤鱼在这产卵,情形很是壮观。
湘江泗州站渔业队长 黄伍毛:“那要按吨位算,不是骗你,从这里到哪里,全部是鱼,大把人在这里看。”
搭建人工鱼巢是黄伍毛从父辈那里学来的老手艺,用卵石袋、棕毛片搭建的人工鱼巢模拟水草、河卵石等自然环境,保护鱼卵不搁浅、不被急流冲走、不被其他鸟兽吃掉,从而提高鱼儿的孵化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老渔民们都知道“善待鱼儿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今年的鱼巢,黄伍毛和另外3名同事花了整整21天制作,赶在4月1日前安放水中,恰好赶上鲤鱼妈妈们产卵的时间。
湘江泗州站渔业队长 黄伍毛:“自然产卵,随着水流卵会附在草、垃圾上面让鸟吃了去,没有这么高的成活率。”
2019年12月,渌口区全面实施十年禁渔,741名持证渔民退捕上岸,黄伍毛也是其中一员,从一名擅长捕鱼的专业渔民变成“护鱼员”,工作内容变了,对鱼的深厚感情没有变。
“鱼儿很聪明,今年在这产卵受到惊吓明年就不会来了。”黄伍毛告诉记者,不同种类的鱼排卵期也不同,但通常都只集中在一两天,每当这个时候,他就高度专注,整天长时间守着鱼巢,时不时察看鱼儿产卵的情况、清除垃圾杂物、碰到小鸟来吃鱼卵就赶一赶、看到挖沙船经过就打手势告诉对方不要靠近。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除了吃饭的时间,黄伍毛几乎都坐在岸边,守着鱼妈妈们产卵,他开玩笑说,这些小鱼儿就是他的“崽”。
湘江泗州站渔业队长 黄伍毛:“看到这么多鱼产卵,心里很高兴,很舒服。”
每年3月底到7月初各种鱼类的排卵期,黄伍毛就像“鱼爸爸”一样尽心守护着鱼巢,护航鱼家族的繁衍。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能看到湘江里的鱼越长越肥,越来越多。
湘江泗州站渔业队长 黄伍毛:“我没别的事情,每天白天晚上都在这看鱼,说实在话,很明显感受到,比以前多了很多,看到到处有鱼蹦出来。”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田婧杨 刘旺 张慧
编辑:殷志敏
本文为渌口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2022/04/06/1109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