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做文章”,渌口种好粮
今年,渌口区龙门镇依托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工作室,在全省率先打造首个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示范镇。院士、专家、政府、稻农多方携手、共同发力,只为做优做强一粒米,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到实处,为端稳粮食饭碗做出了有益实践。
2023年9月17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省长毛伟明一行到龙门镇洪塘村调研一季水稻低镉“臻两优8612”生长情况,经湖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有关专家现场检测,稻谷镉含量为0.0263毫克/公斤~0.0683毫克/公斤,平均值0.0530毫克/公斤,显著低于0.2毫克/公斤的国家安全标准值。专家组一致认为,低镉“臻两优8612”具有显著的镉低积累特性,熟期适宜,丰产稳产性好,建议加快推广应用。这表明,渌口区水稻低镉品种试种成功,对扛稳产粮大县政治责任、解决耕地抛荒现象具有重大意义。
院士领衔 种田有奔头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满地金黄,在龙门镇果田村柏连阳院士团队试验示范基地里,黄澄澄的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收割机来回穿梭的阵阵轰鸣声,在渌口区低镉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的核心区域奏响一曲丰收“欢乐颂”。
韶香100、西子3号、DY3号……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柏连阳院士团队示范种植的高产低镉水稻,经过近4个月的生长,这一批水稻已经结成硕果,10月下旬陆续开镰收割。
“早稻中安2号、一季稻臻两优8612、晚稻西子3号产量都不错,这些低镉品种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熟期适宜,丰产性好。”作为核心示范区的驻点技术人员,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戴力自秧田准备阶段起,每周都要深入田间,跟进育秧、除虫、施肥等各个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为水稻生长各环节“保驾护航”,确保低镉品种的丰产特性得到充分展示。“我们建立起低镉水稻品种及配套丰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让老百姓看禾选种、现场学技、少走弯路,为整个渌口区低镉水稻生产提供参考范本。”戴力说。
去年,经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专家测评,示范田低镉水稻稻谷镉含量为0.05~0.1毫克/公斤,远低于国家标准0.2毫克/公斤及同丘块非低镉对照品种的0.22毫克/公斤,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据,为渌口区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希望,也为现场的稻农和基层农业干部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今年,果田村240亩核心示范区供试品种包含早、中、晚稻等10个品种,其中臻两优8612、西子3号、DY3号、韶香100将有望于2024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镉超标农田的安全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低镉水稻品种给予了我们充足的信心,重振湘米品牌、端牢中国饭碗!”戴力说。
技术保障 种田有底气
“兄弟,救火啊!”3月26上午,狮凤村村民唐建国在微信上向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罗先富求助,并附上一张秧苗发黄霉烂的照片。“你这是连续低温阴雨造成的烂种烂秧及秧苗绵腐病,用50%氯溴异氰尿酸加36%春雷喹啉铜,1500倍液,五天内喷两次即可。”不一会儿,罗先富就开好“处方”。
2023年,柏连阳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助力龙门镇打造首个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示范镇,罗先富成为了这里的驻点专家,负责给全镇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除了定期给种粮大户们上课培训,他还喜欢没事就往地里跑,时而俯身察看秧苗长势,时而询问管理情况,确保技术落实到位。“早稻要合理密植,多插基本苗,常规稻确保每亩2.5万蔸以上,打好丰产基础。”“晚稻要及时播种移栽,如果遇到低温‘寒露风’天气注意提前灌深水保温。”“这块田要赶紧降低水层,浅水促分蘖,……”每到一片秧苗田,罗先富都根据秧苗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一连串如“及时雨”般的“破题锦囊”让农户心里“有底气”。
往常的农技培训“上一堂课”“下一次地”就草草了结,而现在,由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赵正洪、研究员罗先富、助理研究员戴力等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全面为渌口区低镉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不仅建立了高产栽培示范工作群,全镇农户均可直接连线三位专家进行答疑解惑,院士团队还编制了《低镉水稻全生育期高产栽培技术服务手册》,让标准化种植贯穿水稻生产全过程。”龙门镇党委副书记周义军说。
“在罗教授的指导下,我种下的‘中安2号’水稻秧苗长势很好,现在都齐腰了,照这长势,产量肯定不用愁啰!”唐建国说,以前种新品种,有些技术连蒙带猜,今年不一样,每一项种植技术都心里有底。
今年,龙门镇全域种植低镉水稻20718亩,自大面积推广应用低镉水稻品种以来,龙门镇依托院士团队开展低镉水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质稻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及稻米品牌打造与管理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培训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等400人次以上,全面提升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水平,为首个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示范镇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给力 种田有劲头
一粒粒低镉水稻种子,尽管身怀不吸镉的“绝技”,但在推广种植前期却也并非一帆风顺。产品卖给谁?价格怎么样?有什么保障?农户们心里没底,兴致不高。
区委书记、渌口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李晓彤、区委副书记、区长赖晓智急村民之所急,多次前往省农科院和金健种业,化身“谈判专家”,争取“免费供种+稻谷回收”的惠民政策。
很快,好消息传来,“臻两优 8612”“中安2号”“韶香 100”“西子3号”等低镉品种种子或免费、或低价供应到农户手中,并达成协议按照市场价优价10%以上的收购标准保底收购。“我们采用‘送种子、保收购’的政策,让农民第一年种植低镉水稻没有负担”龙门镇党委书记谭文林介绍,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发放稻种4.42万公斤,价值约140万元。
农民盼啥,政策就帮啥。龙门镇未雨绸缪,早在去年冬天就新挖山塘2口,修缮17口,疏通水渠10公里;在果田村低镉水稻核心示范区完成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果田村和狮凤村新建8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连栋集中育秧大棚及100平方米育秧密室……全面保障低镉水稻在龙门镇大面积推广应用。
“有院士担保,政府兜底,我们还怕啥?”狮凤村种粮大户肖育林成为全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口气种下了1100亩低镉水稻。为了护理好新品种,他花6万元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今年所有的种子都是政府免费给我们的,现在种田,轻松!无人机喷洒肥料,一天能完成300亩,一个人就干了几十个人的活儿!”
肖育林给记者算了笔账:“低镉水稻亩产1000斤左右,能卖到130元100斤,比我之前种的普通水稻高15元/一百斤左右,每亩可增收150~200元,1000亩就能增收15~20万元。”庄稼人,种地过日子,得算账,大账小账,算明白,心里就踏实透亮。“我的早稻测试结果是镉含量低于0.1毫克/公斤,看着这个数字,我干劲十足地种了1370亩的‘臻两优8612’一季稻,它不仅镉含量低,而且产量也比普通稻每亩高出100斤左右,现在晚稻马上就要收割了,我更是充满信心,跟着政府的路子走,准没错!”
有了种粮大户带头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周边一直在观望的村民们也跃跃欲试,打算明年开春跟着种一波。“政策有帮扶,收成也不错,我试吃了一下米香浓郁,不仅镉含量低,也能卖更多钱,我们种田有劲头也有奔头!”龙门镇的村民们纷纷表示。
“今年,渌口区全域低镉水稻种植面积共有46968亩,龙门镇洪塘村运用‘油稻轮作’模式,打造低镉一季稻千亩种植示范片,是今年全省最早成熟的一个千亩示范片。”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黄鑫介绍道,渌口区将依托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工作室,全域推进低镉水稻科研成果和种植技术推广,打造低镉水稻示范区,推动龙门镇由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示范镇向科技示范镇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渌口区投入252万财政资金用于低镉品种臻两优8612种子采购,免费发放给种植户进行推广,全区实际完成低镉品种臻两优8612种植推广36250亩,订购43800公斤种谷,面积落实103.5%,超额完成推广任务。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高冰捷 田婧杨
编辑:殷志敏
本文为渌口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646754/68/1319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