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气象台2024年7月27日17时5分升级暴雨预警信号为红色:预计渌口区17时至20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强50毫米,并伴随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致灾风险极高,请特别加强防范。
根据地质灾害成灾规律和孕灾条件,结合2024年7月27日短期气象预报情况,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会商得出如下结论:自7月27日20:00至28日20:00,受降雨影响,湘东、湘东南、湘东北部分区域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高(橙色预警),湘东北、湘中、湘东南、湘南大部分区域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区域:株洲市攸县东部、茶陵县北部、炎陵县东部,岳阳市平江县北部,郴州市北湖区南部、苏仙区东部、宜章县北部、桂东县西部、资兴市东部等;黄色预警区域:长沙市岳麓区、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区东部、宁乡市东部,株洲市石峰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渌口区北部、芦淞区南部,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北部、湘潭县中部、湘乡市中部、韶山市北部,衡阳市南岳区、衡东县、衡阳县东部、衡南县东部、衡山县中部、耒阳市东部、常宁市南部,岳阳市平江县、岳阳县东部、湘阴县东部、汨罗市南部、临湘市南部,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宜章县、永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桂阳县中部、嘉禾县中部,永州市双牌县东部、道县东南部、江永县西部、宁远县南部、蓝山县、新田县北部、江华瑶族自治县、祁阳市南部,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等。
省气象局根据当前天气情况,将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
台风来袭
如何做好防范应对?
在地质灾害发生前
如何通过前兆进行识别和预判
汛期遇险如何逃生自救
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
集中在山坡上、沟谷内、陡崖旁、水体边,坡度较大的村寨区域、切坡建房区域、村组道路开挖和道路硬化坡面雨水形成的汇集区,采矿活动区域、山区道路落石崩塌区域、工程建设和弃土弃渣区域、已发生过地质灾害区域。
地灾发生的前兆,会有一定的痕迹可循,主要有:沟水浑、坡脚动、树木歪、墙开裂、动物惊。
如何识别地质灾害?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降雨、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发生前征兆
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土体出现上隆(凸起);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植物变态,如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等以垂直运动为主的破坏,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发生前征兆
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等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谷或坡面流动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发生前征兆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面塌陷发生前征兆
井、泉水位的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和翻砂、冒气;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
以上这些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连续降雨或者大暴雨引发的,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天气,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请记住以下防灾避险的要点:
汛期来临前,在避灾点准备好应急的食物、水和衣物,并保持通信工具畅通。
在遇到滑坡、泥石流、崩塌的时候,务必第一时间逃跑:滑坡来了两边跑,泥石流来高处跑,崩塌来时躲开跑。
此外,如果遇到了暴雨、洪涝,请记住以下避险要点:
①不要前往桥底、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低洼地区;
②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徒步出行,可携带一根长杆探路,避免掉进缺失井盖的下水道;
③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家中应提前备好应急包,密切关注当地相关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央视新闻 人民网科普 湖南省气象台
编辑:殷志敏
本文为渌口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646841/61/1413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