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渌口行动】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科学对待

来源: 掌上渌口 作者:渌口区疾控中心 编辑:殷志敏 2023-09-28 15:59:56
掌上渌口
—分享—

2023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世界狂犬病日宣传主题是为了同一健康而努力,旨在靠每个人的努力共同预防狂犬病。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二)感染狂犬病会有哪些表现?

狂犬病的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不等(通常1-3个月,极少超过1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发病也就越快。

发病前通常出现焦虑、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狂躁型:大约2/3的病例都是狂躁型;表现为意识模糊、极度恐惧、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症状。

麻痹型:我国较少见,没有典型的怕水、怕光、大量流涎、痉挛等表现,以四肢无力、麻痹为常见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

(三)哪些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携带狂犬病病毒的野生或家养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其中以犬类为主,其次为猫。狐狸、蝙蝠、狼、貉等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

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四)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狂犬病病毒主要经接触传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携带狂犬病病毒动物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可引起感染。如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未愈合的伤口,被狂犬病动物舔舐;眼结膜、口腔黏膜、肛门、生殖器黏膜等被狂犬病动物舔舐或接触到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分泌物等方式感染。

人类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面部、头颈部、手指被咬伤或任何部位伤口深而大时,发病风险更高。

(五)不小心被动物咬伤了该怎么办?

当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等,应尽快到正规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处理。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和(或)免疫球蛋白,可以显著降低发病率,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动物咬伤暴露分级和处置措施如下:

1725862684908.jpg

1725862717372.jpg

重要提醒:一定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要按程序、按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来源: 掌上渌口

作者:渌口区疾控中心

编辑:殷志敏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646843/91/142528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