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渌口】肾脏关爱日,记住一多一少和四低!

来源: 掌上渌口 作者:渌口区疾控中心 编辑:殷志敏 2023-05-24 10:27:46
掌上渌口
—分享—

2015年,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倡议下,每年的5月23日被设立为“肾脏关爱日”。让爱“肾”再多一些,让慢性肾脏病再“走”的“慢”一些。

微信图片_20240905170433.jpg

肾脏关爱日

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人患病率已为10.8%,由此预估全国已有超过1.3亿名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达到了200万人。然而,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率大约仅有50%,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的匮乏,心理恐惧,经济因素等各类原因无法有计划进行疾病管理,以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给自身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如何让慢性肾脏病进展再缓慢一些?当终末期近在咫尺时,患者应当如何应对?以下这些重要知识必须掌握!

关注早期信号

这样的尿提示肾脏出了问题:

尿完尿尿,别急着走,在冲之前一定要看看,你的尿正常吗?

一看颜色

如果出现了这些颜色的尿,那就需要警惕了:

1、红色

排除药物、食物、经期等因素后,肉眼血尿可能提示尿路感染、结石、肿瘤等。

2、浓茶色

可能是水喝得太少、身体严重脱水了,或者提示肝脏或胆囊病变等。

3、乳白色

尿液像淘米水一样,医学上叫“乳糜尿”或“脓尿”,可能是肾结核、肾积脓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可能是淋巴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

4、酱油色

可见于陈旧性血尿、严重肾脏疾病、血管内溶血等。

5、绿色

比较少见,一般是由于使用美蓝或靛胭脂、大量消炎痛(吲哚美辛)导致,排除以上药物,那就要考虑尿内有绿脓杆菌滋生的情况。

6、蓝色

比较少见,往往见于服用利尿剂、氨苯喋啶、美兰、靛卡红、大量水杨酸等药物后,一般药性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尿液。但如果没有服药经历却排蓝色尿,可能就是尿路感染或某些疾病所致。如霍乱、斑疹伤寒、原发性高钙症、维生素D中毒、肠伤寒等疾病,都会引起尿液呈蓝色。

7、黑色

非常少见,可见于酚中毒、黑色素瘤等。

遇到以上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二看性状

尿液里出现泡沫也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但关键并不是泡泡有多少,而要看泡泡维持多久。

如果偶尔小便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泡沫,而且很快就自己消失了,一般没有大碍。但如果是细小的、绵密如啤酒沫的泡沫,静止后仍经久不散,就要警惕蛋白尿了,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如果实在担心,最简单的办法是做一个尿常规检查就可以鉴别是不是蛋白尿了。

三闻气味

很多时候尿液气味的改变和吃的食物有关,比如芦笋、大蒜、咖啡等,这些可能会暂时让尿液的气味变得一言难尽。但如果不是食物引起的异味,就需要提高警惕,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1、烂苹果味

提示可能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刺鼻的氨气味

可能是膀胱炎、尿潴留等情况引起的。

3、苹果甜味

如果尿液长期闻起来有苹果甜味,当心是糖尿病酮症。

4、腐臭味

当心细菌感染。

保护肾脏要注意

慢性肾脏病有6大类高危人群:

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病时间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

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患者;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

有肾脏病家族史者,如直系亲属中患多囊肾者;

65岁以上的老年人;

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

部分止痛药和抗生素都属于肾毒性药物,有一些止痛药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伤,现在有人一感冒就服用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是有肾脏毒性的,长期服用也容易导致肾脏病。

迷信偏方会加重肾脏病:

除了高危人群,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慢性肾脏病。比如吃得太咸、口味太重、每天喝水太少、大量喝啤酒也会促进高尿酸血症发展。

现在很多人认为中药是无毒的,喜欢用中药来补养身体,其实很多补品是有肾脏毒性的,一些没有药字号的补品尤其要慎买。是药三分毒,明确可能造成肾损伤的中药有将近50种,特别是有肾脏损坏的病人,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现在很多病人听信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吃了以后反而加重了肾脏病,这是非常危险的。

微信图片_20240905170521.jpg

四招避开

慢性肾病

1、定期检查尿液、检查血压和肾功能,关爱肾脏。

2、不要乱用药物。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包括烟酒过度、过度肥胖等。

4、出现症状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 掌上渌口

作者:渌口区疾控中心

编辑:殷志敏

本文链接:https://www.zzlknews.cn/content/646843/97/1424273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渌口新闻网首页